一日,与朋友聚会,玩猜大猜小的游戏,发现不少聪明的德国人只要说假话,不是脸憋得通红,就是口齿不清——典型的说了假话的表征,相反,中国朋友们却多是面不改色、心不跳。不禁引起深思,要说关于诚实的教育,我想在任何文化里都不会少的,我们中国人也并不例外,我们从小听故事、上思想品德课,耳濡目染,都知道撒谎是不对的,人要诚实,但是为什么长大后的我们撒起谎来却如此稔熟,这种本领怕是一天两天之内是练不成的吧?
于是,反思中国式教育,从小到大,我们因为要博得大人的欢心、为了父母“争面子”,学会不管喜欢不喜欢一个人,都要亲切地叫“叔叔”、“阿姨”;不管愿意不愿意,都要热情地说各式各样的礼貌用语;总是被问及“喜欢爸爸还是妈妈”、“喜欢爷爷还是奶奶”等等,总是讨巧地回答“都喜欢”。雪上加霜的是,在不少家庭里还存在不同程度的体罚,孩子出于人的本性——保护自己,想到的第一招便成了撒谎,有时被大人发现了,可结果不是深层发掘孩子撒谎的原因,往往都是更严重的惩罚,于是,孩子不再觉得撒谎本身是错的了,只是觉得自己不够聪明,谎言被大人戳穿了,然后便“道高一尺、魔高一丈”,思忖更“高明”的应对方式。久而久之,这便成了一种习惯,凡是孩子认为自己做了父母不希望自己做的事情之后,第一反应就是想用怎样的言语来搪塞。甚而远之,竟成了社会风气,外加我们的各种体制都不够健全,中国不幸成了一个没有诚信的泱泱大国。
我不是说德国人就有多诚实,就不骗人,只是在他们大多数人的成长过程中,撒谎是个伎俩,不是习惯,这或许是因为体罚在他们的法律里是被禁止的,或许和他们本身多年来受到的宗教影响相关——孩子是上帝派到人间来的,是上帝送给父母的礼物,因此父母是没有支配孩子的权利的。这也就不难理解,在同样的体制下成长,为什么德国本土的孩子多是善良、单纯、诚实的,而外来族裔譬如土耳其人的孩子却多是狡诈多端、谎言连篇的“祸害”。
因此,我想,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,爸爸总是提醒我要“原则明确”,这其实也包括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和想法,而不是因为种种繁文缛节、所谓的“规矩”,就强令他们说些言不由衷的话。当然,这并不是说,就一味地宠惯孩子、不教孩子应有的礼貌礼节,毕竟社会是人的组成,有人的地方就避免不了各式的虚伪。可无论如何,第一时间里,我们应该允许孩子表达真实,哪怕接下来再以讲道理的方式告诉孩子,有时候表达真实不一定是应景的,但是千万不要把那颗纯真的心扼杀在摇篮里。再说,如果父母是在乎这些繁缛习俗的,行为亦是遵循规矩的,还怕孩子不从人生的第一导师身上学之一二吗?何必还要拔苗助长式地把孩子按在一个模子里!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